大家好,黄山美食之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黄山当地特色美食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黄山美食之乡和黄山当地特色美食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黄山美食攻略必吃的十大名吃
1、黄山双石是一道以石鸡(即“石蛙”)和石耳为主材料的佳肴。
2、石鸡是特色徽菜的 *** 材料,无论红烧还是清蒸,其香味和肉质,比起鸡肉和牛蛙肉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3、乾隆年间,乾隆帝弘历曾在观赏徽戏时品尝此菜,感叹道:“天下竟有如此美食,滑而不腻,沁人心脾”,当即给做这道菜的王厨子加官进爵,封为御厨,称此汤为“龙王汤”。
4、臭鳜鱼是来到安徽游玩,用餐时最常见的一道菜,可以说在安徽没有一个厨子不会做这道名菜。
5、臭鳜鱼又称之为臭桂鱼、桶鲜鱼、桶鱼,其来历颇具巧合和趣味,这道“风味鳜鱼”闻起来虽臭,吃起来却意想不到的香,肉质鲜嫩爽滑,极大程度保持了鳜鱼的原汁。
6、毛豆腐算是和臭鳜鱼齐名的一道徽菜,是以豆腐为主料 *** 的 *** 膳。
7、上好的毛豆腐生表面有一层浓密纯净的白毛,口味鲜醇爽口,十分开胃。
8、同好友来到安徽吃饭可以点上两盘毛豆腐,一盘往往是不够吃的哦!
9、腊八豆腐属于黄山市黟县的民间特产,属于腊八节时的特色美食。
10、在腊八前后,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久而久之,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11、腊八豆腐由辣椒、大豆、五香等调味,口感丰富,有“素火腿”之称。
12、屯溪醉蟹为屯溪地区特色美食,有着140余年历史,工序复杂,需腌制1周左右时间,开坛之蟹,色青微黄,肉质鲜嫩,酒香浓郁,略有微甜。
13、古时安徽商贾争相购买,现在以小坛做包装,可以购买来赠送好友。
14、一品锅是徽州山区严冬时常吃的一道特色传统美食,属于火锅类,适合一群人围坐而食,非常适合好友聚餐。
15、一品锅食材丰富,由豆腐、笋干、鸭肉、鸡肉、鸡蛋、火腿、鱼肚等食材层层叠叠铺就。
16、此菜乡土风味浓,味厚而鲜,在饭桌上是一道非常“厚重”的硬菜。
17、黄山烧饼又名救驾烧饼、皇印烧饼,属安徽黄山传统名小吃。
18、黄山烧饼个头小巧,可以整袋购买,方便携带,口味酥脆爽口,油而不腻。
19、在黄山游玩的话,如果饿了可以来上一个。
20、深渡是歙县的一个古渡口。明清时行商多背包袱旅行,途经深渡下到江南,深渡的饮食摊主遂仿其形。
21、深渡包袱与馄饨较为相似,内部包裹以火腿、香菇。可以煎食,也可以汤食。
22、刀板香的主要食材为猪肉,辅料较为特殊,相传胡宗宪在拜访恩师时,恩师曾以此菜款待,师母将腌制好的猪肉放置于山笋上,同刀板一同蒸,而后切成薄片,同刀板一同端上桌,刀板留香,使得腌好的肉也非常开胃。
23、葛粉圆子是安徽徽州山区特色传统小吃。
24、以安徽山区盛产的葛根粉以及猪肥膘和白糖为原料。
25、葛粉圆子观之晶莹剔透,食之质地柔韧有劲,味香甜,有清心明目之效。
二、黄山有哪些特色的美食推荐
一、尝徽州特色
1、徽州臭鳜鱼
一说起最有特色的黄山美食臭鳜鱼绝对占有一席之地,即使未到过黄山,也一定听过臭鳜鱼,菜如其名,较大的一个特 *** 便是“臭”,但它和臭豆腐、螺蛳粉一样都是闻起来臭,吃起来却很香。
用筷子拨开表皮可见蒜瓣状的鱼肉,一片一片,温软如玉,轻轻夹起一块,送入口中肉质酥嫩,咸鲜可口,也较少受到鱼刺困扰吃鱼体验感满分!
“徽州之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毛豆腐是黄山特色美食之一,选用鲜嫩的嫩豆腐切成小块,撒盐腌制后任其自然发酵,至表面生长出雪白的绒毛,菌丝洁白,豆腐微黄。
家常多将毛豆腐煎制食用在锅中煎至发黄,加入调味料烧烩,后涂上地道的辣椒酱,咸鲜微辣的毛豆腐出锅,软嫩爽口,芳香 *** 定能让你食欲大增。
徽州人喜食笋,笋尖笋衣是绕不开的乡味,问政山笋享有“甲天下”的美誉,明清时期被列为皇家贡品,壳薄肉厚、箨红肉白质嫩鲜脆,尤为味绝。
问政山笋生在徽州,自然与徽州特有的腌制火腿相配,笋的清鲜与火腿的咸鲜风味交融,相得益彰,不需要过多调料加持便能尝到极致的美味。
外壳形似螃蟹背壳颜色金黄如同蟹黄,满是流油的肉丁咸香的梅干菜交相融合,这就是徽州名小吃——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
“薄金脆”是黄山烧饼的代名词,颜色金黄,口味香、甜、辣、酥、脆刚出炉时香味便四溢而出,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
与黄山烧饼的金黄酥脆相对是“徽墨酥”的乌黑柔韧,徽墨酥外形酷似徽墨,造型是一般徽墨墨锭的标准尺寸,深藏在徽墨之乡被誉作“能吃的徽墨”。
徽墨酥从外到内乌黑油亮,芳香四溢口感非常独特,油酥柔韧,甜润清爽入口即化,口感绝佳。
五城茶干历史悠久,始于南宋末年被誉为四大茶干之首,色泽酱红,五香回味薄薄的一片却韧 *** 十足,是品茗之佐餐,下酒之佳肴老幼皆宜之美味食品。
五城茶干配料讲究、 *** 精细、色香味美 *** 工艺繁杂且对原料要求极高,香卤味浓有嚼劲的五城茶干每一口都是时间的味道。
外形微卷,状似雀舌,色如象牙,峰显毫露这是对黄山毛峰更好的形容,入杯冲泡汤色清澈微黄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被誉为茶中珍品。
太平猴魁外形扁展挺拔色泽苍绿匀润,主脉呈暗红色,入杯冲泡后芽叶缓慢舒展汤色嫩绿明澈,香气鲜灵高爽滋味醇厚持久。
祁门红茶,历来被誉为“祁门香”,外表色泽乌润,条索紧细,汤色红艳透明“香高、味醇、形美、色艳”清香持久,独树一帜。
三、黄山有哪些美食土特产和物产推荐
黄山烧饼本是古徽州的地方小吃,面团揉匀饧透后,放入炉壁边,经过木炭烘烤而成。黄山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不待入口,便觉得香味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
由于个头小,携带方便,且烘烤时间长,水分大多蒸发,不易变质,当年曾随徽商走遍大江南北,名气也越来越大。
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减肥作用、防 *** 、抑制癌细胞等功效。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
茶园皆分布在350米以上的中低山,土质多黑沙壤土,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茶山地势多坐南朝北,位于半阴半阳的山脊山坡。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更优。
太平猴魁,属烘青绿茶,外形扁展挺拔,色泽苍绿匀润,入杯冲泡后,汤色嫩绿清澈,香气鲜灵高爽,滋味醇厚,回味持久。品质如此,一方面是由于产地的环镜适宜,另一方面与其的 *** 工艺密不可分, *** 太平猴魁分为鲜叶采摘、拣尖、摊放、杀青、整形和烘焙等六道工序。
太平猴魁因品质优异一直被定作国之礼茶,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为“绿茶王子”。太平猴魁,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博览会金奖,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2004年在中国(芜湖)国际荣博会上荣登“茶王”宝座。太平猴魁茶手工 *** 技艺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
花菇石鸡是传统名菜,属徽菜系,香鲜甜润,酥嫩爽口,回味隽永。采用黄山特产山珍花菇与石鸡同蒸。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
此菜堪称山珍之巧配,甚为名贵。以花菇的鲜美和石鸡的鲜嫩为主要特点,花菇的鲜美搭配石鸡的鲜嫩,使得菜肴口感更加丰富。同时,花菇石鸡也具有滋补养生、健康美味的寓意,是一道受到人们喜爱的美食。
4、葛粉圆子/蕨粉圆子(祁门特产)
葛粉圆子是安徽徽州山区特色传统小吃。徽州山区盛产葛根, *** 凉、味甜,葛根榨洗出粉名葛粉,又名山粉,徽州民间常用以 *** 点心类食品。
葛粉圆子将火腿末、笋丁、香干等做成圆球状馅心,先滚上一层葛粉,如此三四次,然后上笼,蒸至外皮呈褐色发亮即可。
鳙鱼,又称为花鲢,俗称大头鱼。古人云:“鳙之美者在鱼头”,在民间也有“鳙鱼头,肉馒头”的说法,可见,鳙鱼头历来都受到大家喜爱。鱼头虽然骨头多,但集结了诸多“精华”。鱼脑充满胶质、一口吸下去丰美无比;而鱼“脸颊”的两块“核桃肉”,则是又嫩又鲜。鱼头中更好吃的当属鱼唇和胸鳍肉,喜欢吃果冻口感的可以吃鱼唇,喜欢紧实口感的可以吃胸鳍肉。
太平湖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是著名的高山人工湖泊之一。太平湖水域广阔,水质清澈,有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特别是鱼类资源。太平湖的鱼类种类繁多,包括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黑鱼等。
太平湖素有“一鱼三吃”的说法,鱼头炖汤、鱼身剁椒清蒸、鱼尾用来红烧。其中要属太平湖鱼头汤最是大名鼎鼎,远近闻名,不但味道醇厚鲜香,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极高。太平湖鳙鱼,头大,吻宽钝,下颚稍突出;身体背部乌黑,腹部灰白,有光泽;活力强;清炖汤色乳白,鱼肉嫩滑、清甜,无土腥味。适合烹饪鱼头汤、剁椒鱼头、鱼头火锅等菜肴。
黄山石耳为地衣植物门植物,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黄山的石耳被称“黄山三石”之一。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
黄山石耳”形状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颜色呈黑色,有细刺,背部长着一层青苔似的淡绿膜,正中有蒂,长在悬岩绝壁阴湿处的石隙之中,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长成。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耳 *** 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中称石耳“久食色美,益精悦神”“作羹饷食,最为珍品”。
屯溪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类名,简称“屯绿”,有“绿色黄金”之誉。“屯溪绿茶”的 *** ,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种茶采制精细,鲜叶原料多为一芽二叶或三叶嫩梢, *** *** 分炒青和烘青两种。“屯溪绿茶”是我国炒青 *** 类拔萃的品种。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屯绿”就誉满国内,并销往欧洲和美国。
“黄山蕨菜”是黄山有名的山菜,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蕨菜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山区的草坡、林间空地和林缘地带,当其嫩叶还处于卷曲未展时,采摘下来,可作鲜食,也可盐腌,还可干制。黄山蕨菜营养丰富,并具有多种 *** 用功效。
黄山香菇有平菇、厚菇、花菇之分,以野生花菇为上品。香菇肉厚味鲜,营养丰富,是食物中的珍品。香菇有多种特殊功效,民间常用来辅助治疗小儿天花、麻疹及解毒、降血压。
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是一种地方传统雕刻艺术,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地方传统雕刻工艺。
三雕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其雕刻技艺和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才能和艺术创造力。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三雕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三雕被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漆器”是利用国漆作主要原料,掺以绿松石、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制成的漆器,五彩斑斓,绚丽夺目。早在宋代。徽州细嵌螺甸漆器即已誉满全国,有“宋嵌”之称。1949年以后,“徽州漆器”不断发展和创新,漆器工艺品逐渐增多。目前, *** 的品种有:镶嵌、刻漆、描金彩绘、磨漆、堆添五大类;产品有挂屏、台屏、屏风、炕几、书橱、果盘、果盒、花瓶、笔筒、茶叶盆、床头柜、电视机柜、啤酒橱等;颜色有黑色、天蓝、墨绿、淡绿、奶油、铁锈红、朱砂红等颜色。
徽州漆器,徽州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徽州漆器中的螺甸漆在宋时被誉为“宋嵌”,而菠萝漆在南宋曾作为贡器。明清两代漆器工艺空前发展,这时期雕漆、漆画、金漆、雕填、戗金、螺甸、百宝镶嵌等形式争奇斗艳,蔚为大观。明代徽州漆工黄成所著《髹饰录》则是中国古代唯一流传的漆工专著。
徽州漆器早期主要产地在歙县、岩寺等地。 *** 以后,屯溪逐渐成为徽州地区 *** 、经济、文化中心,许多店铺及艺人转移到屯溪发展,漆器工艺也不例外,屯溪成为漆器工艺 *** 中心。
笋干/笋衣是以笋为原料,通过去壳切根修整、高温蒸煮、清水浸漂、手工切片/压榨成型处理、自然晾晒/烘干、整形包装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笋干/笋衣色泽黄亮、肉质肥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纤维的特点有助食、开胃之功效。可增进食欲、防便秘、清凉败毒,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纯天然健康食品。
屯溪醉蟹是安徽省名菜,属沿江菜系,
色青微黄,肉质鲜嫩,酒香浓郁,略有微甜。醉蟹是安徽屯溪地区的著名特产,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屯溪醉蟹个体完整,色泽青中泛黄,肉质细嫩,味极鲜美,酒香浓郁,回味甘甜,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保存两个月而不变质。
又称麻酥糖,是古徽州特色名细糕点,始产于南宋,闻名于明清。俗称“红纸包”或“红包糖”,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制成,用一张小红纸包成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的长方体,其味香甜,质感松软。一层一层堆叠为千张酥;长条环绕,提起成长条状为顶市酥。
千张酥/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或米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幼皆宜。
古徽州农村家家切糖,即 *** “冻米糖”。传说此俗已流传了近 *** ,至今仍兴盛不衰。“冻米糖”是将上乘糯米蒸熟后放在露天晒、冻,然后下锅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饴糖做成。用刀切成一片片痕印,食用时手可分片。“冻米糖”还可加上红、绿米和桂花、芝麻、桔片米等天然香料,形成色、香、味俱全的糕点。
桂花糕,是已有300多年历史,用糯米粉、糖和桂花蜜为原料 *** 而成的 *** 传统小吃。历史悠久,种类多样。口味香甜可口,具有浓郁的桂花清香。
黄山石鸡名为石鸡,其实外表跟鸡一点关系都没有,是栖息在山涧石缝中的一种蛙类动物。黄山石鸡每只重五两左右,腹乳白,背黑有条纹,因肉味鲜美,好似鸡肉,被当地称其为“石鸡”。徽州的风味名菜"清蒸石鸡",清汤见底,盖碗清蒸原味不失。不仅肉细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是大补食品,并有清火、明目的功能,夏天吃石鸡能防暑、解热,甚至不长痱子。
石鸡是徽菜 *** 色的 *** 材料。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扑鼻的香味,丰满的后腿,比鸡肉或者是牛蛙肉有过之而无不及。用石鸡做菜,更好是连皮一起烧,因为皮的营养价值很高,品味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刀板香(腊肉)是用徽州的黑猪、蓝田花猪,食五谷杂粮,山间野地里放养,肉质扎实细密,肉腥味更少。五花肉腌制,均匀抹盐,腌制30-40天入味后进入重要的晾晒环节,五花肉渐渐开始蒸干水分,显出油蜡质地,晒出金黄挂脂。腌制的成品腊肉焖蒸熟后放在香樟木板上改刀切片,长久使用后,刀板上也有香味,意为刀板留香。徽州刀板香肥瘦相间、幼儿不腻,以其独特的香气和鲜美的味道让人忍不住赞叹不已。入口的瞬间,香气四溢。
刀板香炖竹笋作为一道徽州名菜,将腌制好的刀板香与鲜竹笋一同放入锅内炖煮,刀板香的鲜咸与竹笋的清香发生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使刀板香肉质紧致细腻,腊香浓郁,竹笋滑嫩入味,香气扑鼻。
关于黄山美食之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