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鱼米之乡地势概念,以及哪里是鱼米之乡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鱼米之乡指什么地方
1.鱼米之乡的概念起源:鱼米之乡的称呼源于古代,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农业发达、水产资源丰富的一种形象描述。这里的“鱼米”指的是丰富的水产和谷物,象征着这一地区的富裕和繁荣。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的农业和渔业发展十分兴旺,成为了重要的粮食和水产生产基地。
3.农业与渔业的发达: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农业和渔业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基地之一。这里盛产稻米、鱼虾等农副产品,其中许多特色产品如稻米、鱼虾等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江南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
4.渔业资源丰富:长江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提供了丰富的鱼类资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许多湖泊如太湖、洪泽湖等都是重要的水产资源区。这些水域中的鱼类品种繁多,为当地的渔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5.平原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使得这一地区成为我国的重要稻米产区。同时,适宜的气候也为渔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6.农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农业繁荣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独特的社会经济结构使该地区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中华核心文明为什么不在鱼米之乡江南和巴蜀却在中原地区
1、中华文明不是只有单一的发祥地,而是发祥于很多地方。不过说起来,发展的更好最繁盛的,却只能是中原地区。那么,为什么中华文明发展得更好的,是中原地区,而不是江南地区、巴蜀地区或者是西北地区呢?
2、江南地区和巴蜀地区,土地肥沃,出产丰富。照理说,他们应该成为中华民族文明最核心的区域。但是并没有,反而是中原地区成为了核心区域。那么,这些地区和中原地区比较起来。存在哪些弱势呢?
3、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其一,巴蜀地区及江南地区湿热的气候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
5、我们现在感觉巴蜀地区和江南地区气候条件很适宜,是非常美丽漂亮的地方。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经过了长期的开发以后,大量的荒地已经被开垦出来了,毒虫猛兽不再那么多了,因此才显得很宜居。
6、但是在远古时代,人的力量是很弱的,人类的数量也是很少的。这些地方有
7、的原始森林,到处都是参天古木,藤萝纠葛。这显然并不太适合种庄稼。没有庄稼,老百姓生存就困难。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地方非常湿热,湿热就会产生瘴气,这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人吸收了很容易得病,所以生存很困难。
8、太热的地方也无法生存。古代没有冷冻技术,没有冰箱、空调,太热了,人会受不住,同时食物也没办法保存,容易 *** 变质。这样一来,人就非常容易生病,而且寿命会很短。
9、人类无法繁衍,文明就繁盛不起来。
10、而中原地区不一样。远古时期,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很好的,土地平整肥沃。现在我们看到的 *** 沙漠,是后期 *** 的结果,最早并不是那样。气候条件适宜,庄稼容易生长,人又少得病,寿命会很长,这样,文明自然就能够发展起来了。
11、其二,中原地区适合征战和发展。
12、一个文明能不能够发展起来,除了土地肥沃出产丰富以外,还有更重要的是,其辐射力要很强。
13、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尤其是在远古及古代时期,战争的胜利是文明的保障。战争打胜了,文明就可以保存下来。巴比伦强盛无比,但是不断被外来的民族给摧毁,巴比伦文明就无法发展和延续下来。古希腊文明也是盛极一时,但是最终他照样被外来文明给摧毁。因此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壮大,就很成问题。
14、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相比于巴蜀地区以及江南地区来说,更适合打仗。更容易打胜仗。江南地区纵深并不是很开阔,尤其东边、南边都是海域,无法往那边延伸发展。比如春秋时期吴、越曾经是强盛一时的霸主,但是他们只能往中原发展,无法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因此。最终吴、越都全部消失了。
15、巴蜀地区的情况一样。古蜀国也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是古蜀国居于盆地之中,纵深发展不行。因此在战国末期,被中原的秦国给灭了。
16、中原地区则有一个非常开阔的地势。既有中心,又可以往四周延伸。所以整个中原文明几乎没有断代过,体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17、其三,中原文明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包容 *** 。
18、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概念,并不是某个个别区域就能 *** 。不过,中华文明也有多个源头,其中中原文明、巴蜀文明及江南文明是最重要的三个源头之一。
19、在这三个源头中,无疑中原文明对巴蜀文明及江南文明具有极大的辐射力。也就是说,无论巴蜀文明还是江南文明,都是在中原文明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比如黄帝和嫘祖的儿子昌意,娶了蜀山氏,然后就把蚕桑带到了巴蜀,最终孕育了蚕丛氏,孕育了古蜀国。
20、中原文明除了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外,还有强大的包容 *** 。中原文明也受到了异域文明的冲击,比如商朝武丁时期、“五胡乱华”时期、蒙元时期、满清时期等等,都是异域文明对中原文明进行了强有力的冲击。但是,无论怎么冲击,都没能把中原文明冲垮。中原文明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一样,具有强劲的吸水能力。
21、异域文明不但没能把中原文明冲垮,最终当它们进入中原文明以后,还会反被中原文明吸收消化了,其原先的文明,只能留下一些影子。这就是中原文明强大的地方。
22、而巴蜀及江南地区的文明,这样的特 *** 并不强,它们也早早地加入到了中原文明的辐射体系之中。
三、鱼米之乡指的是哪个省啊
1、鱼米之乡并不是指某个特定的省份,而是一个地理概念,特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特别是三峡以东的沿岸地带。这片地带南北相接,北与五淮阳山相邻,南则是江南丘陵的延伸。尽管地势并非完全平坦,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都在50米以下,但中游平原包括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以及江西的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则涵盖了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和上海之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三角洲地区的地面高度甚至低于10米。
2、这一区域的特点是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如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高邮湖、巢湖和洪泽湖等大淡水湖,被誉为“水乡泽国”。这里盛产鱼、虾、蟹、菱、莲和苇等水生植物,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种植,尤其适 *** 季稻的生长。因此,江南地区能够实现一年两熟,粮食、棉花和水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四、桂林平乐,究竟为什么是“鱼米之乡”
1、桂林的西南,位于广西的东北部,平乐这个地区拥有独特的地貌特色,喀斯特地形在广西的展现则更为随 *** 。地势中间低,丘陵密布,或散落着盆地河流,赋予了平乐人有限的生存和生产空间。这种地貌特征与地下水位紧密相关,地下水位随河面或海平面变化,因此平乐地区常常是山清水秀。
2、从桂林乘船前往平乐,需要经过阳朔和普益等地,沿途山水秀美,直到漓江的尽头,山水渐渐淡去,平乐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才映入眼帘。平乐位于漓江的最后一公里,交通便利,左右有荔江和茶江交汇,汇聚于平乐,最终汇入桂江。
3、作为广西“北”和“南”的过渡地带,平乐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达31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干湿明显,年平均温度在16度以上,拥有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
4、古代昭州,就是平乐的前身,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文化繁荣。李商隐描述昭州时,称其为“虎当官道斗,猿上驿楼啼”的蛮荒之地,这不仅揭示了其自然环境的真实面貌,也激发了人们探索的兴趣。
5、“鱼米之乡”通常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这一概念源自古代文献,描述了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区,如唐代王睃在《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中提到的“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平乐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广西乃至中国南部地区的“鱼米之乡”。
关于鱼米之乡地势概念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