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龙灯之乡为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中国灯笼之乡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龙灯之乡为和中国灯笼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龙灯之乡是指哪里龙灯之乡指的是哪里呢
1、龙灯之乡是指重庆铜梁县,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部,西南靠大足区,东北连合川区,南接永川区,西北邻潼南区,东南毗邻璧山区,是铜梁龙灯的发祥地。龙是中华民族的神物,而铜梁则是久负盛名的“龙灯之乡”,早在公元600年前后的唐代,铜梁就有“耍龙灯”的民俗活动。从清 *** 始,川渝地区便有“大足朝佛,铜梁观灯,合川看春”的民间俗语流传。2006年,铜梁龙舞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铜梁龙灯、龙舞不仅在民间流行,还在国内外重大的比赛中稳夺金牌,同时也被纳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
2、龙灯之乡是指重庆铜梁县,耍龙灯民俗活动历史久远,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非常流行。
二、龙灯之乡是哪里
1、重庆铜梁被称为“龙灯之乡”。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被 *** 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2、重庆铜梁舞龙的风俗由来已久。在唐宋时期就有龙舞活动了。即便按现公认的说法,铜梁龙舞“起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距今也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3、清光绪年间的《铜梁县志·风俗篇》记载了铜梁龙舞的盛况:“上元张灯火,自初 *** 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这个风俗保留至今。
4、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在铜梁,各个机关、企业、厂矿,每个乡镇、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舞龙队。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县城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各个舞龙队、花灯队竞相出动,到元宵节最盛。
5、铜梁龙舞体现了团结合力、造福人类、奋发向上、与天和谐的精神,同时具有娱神娱人、彰显威力等社会功能。
三、高淳舞龙灯由来
1、高淳地处吴头楚尾,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史料记载:孔子、谢朓、李白、崔致远、杨 *** 、范成大等历代名人都到过高淳,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千古佳话;高淳也是伍子胥、周瑜、岳飞、杨辅清等古代名将的用武之地; *** 时期, *** 将军率 *** 一支队 *** 进驻高淳,留下了《 *** 初抵高淳》的壮丽诗篇。
2、淳朴的民风熏陶了高淳一代代志士仁人,南宋"吴门三贤"名震朝野;明代进士齐泰,取义成仁;"韩门三进士"功勋卓著。清代涌现了无数名流,他们为国为民的煌煌业绩,彪炳史册。
3、高淳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遍布全境,见证了高淳沧桑的历史。在众多的古建筑中,古戏楼尤为突出,其中省级文保单位就有4处,充分体现了高淳是一个戏曲之乡。
4、丰腴深厚的传统文化赋予高淳不朽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千百年来,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高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独具吴风楚韵的地域特征。
5、近年来,我县通过开展非遗普查,进一步了解到我县非遗资源不但数量多、门类广,而且大多数传承有序。已列入高淳非遗普查资料汇编的共有13大类、540个项目。
6、之一,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反映了高淳的历史变迁、名人轶事和地方风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就民间故事而言,像卞和献玉的故事、伍子胥与浣纱女的故事、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7、第二,高淳民歌分布广泛。高淳民歌手层出不穷,"出门山歌进门戏",这是对高淳儿女爱唱歌、爱看戏的生动写照。劳动之余,田野内回荡着嘹亮的山歌;新春佳节,送春歌手走进千家万户。在高淳最早流行的民歌是南朝时期的《华山畿》,载入《吴歌》。经胡适先生、钱南扬教授等名家考证,《华山畿》源于高淳。《华山畿》在高淳长期的流行过程中,演变成高淳民歌《十月陈梅》、《十二月望郎》,世代相传。劳动歌在高淳民歌在占主要位置,例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扬名省内外的《五月栽秧》、《采菱角》,具有浓烈的水乡韵味。《五月栽秧》原歌曾被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作为教材。众所周知,14岁的邓丽君在1966年凭着一首《采红菱》的演唱,一炮走红,而日后成为华人乐坛的巨星。据有关专家认为,邓丽君演唱的这首《采红菱》,可能源于高淳民歌《采菱角》。劳动号子也是高淳民歌的一大特色。如打夯号子、车水号子、龙船号子,号声嘹亮悠长,具有劳动节奏感。而大量仪式歌如上梁歌、送房歌、哭嫁、洗衣歌等,生动体现了高淳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8、第三,高淳是中国传统戏曲发源地之一。长期流传在高淳的阳腔目连戏,被誉为"百戏之祖"。它是在宋元杂剧的基础上,汲取道佛音乐和地方民歌而发展起来的独特剧种。它至少起源于元,甚至可以追溯到南宋,从演员角色、舞台表演、唱腔设计、音乐伴奏等诸方面都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铺垫了基础。
9、第四,高淳传统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武兼备。
10、每逢新春佳节和其它重大节日期间,高淳城乡普遍开展舞龙灯、 *** 灯、打 *** 、叠罗汉、踩高跷、荡旱船等活动。东坝大马灯以其规模宏大、形式独特而著称,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砖墙叠罗汉、 *** 打 *** 自南宋以来,世代相传。
11、高淳的龙舞品种很多,计有抬龙、康龙、板龙、双龙、单龙等。其中,淳溪镇长乐杨家抬龙规模巨大,气势恢宏,极为壮观。
12、生产习俗舞蹈主要有采茶舞、采菱舞、荡旱船、蚌仙舞等,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13、上述这些传统舞蹈,深深的扎根于高淳民间,目前传承发展态势良好。
14、第五,高淳民俗文化独具地方特色。在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为民间风俗的发展与升华,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其生活习俗、礼仪习俗、生产习俗、节日习俗由来已久,在高淳人民的生活中,处处得到体现。在民俗文化活动中,淳溪镇薛城花台会、长乐龙吟车,至清代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15、第六,传统手工技艺异彩纷呈。高淳人民勤劳智慧,心灵手巧,世世代代涌现出许多民间艺人。如高淳剪纸、蓝印花布、手工布鞋独具地方特色,尤其是高淳羽毛扇,久负盛名。明嘉靖年间,高淳羽毛扇就流入皇宫,被列为"贡扇"。清代中晚期,高淳县城已有十多户羽毛扇商号。 *** 以来,高淳羽毛扇作坊增加到十四户。1914年,高淳羽毛扇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银奖。解放后,高淳羽毛扇产销量大增,1957年,高淳成立羽毛扇工艺厂,产品销往欧美、大洋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高淳羽毛扇已成为旅游工艺品,深受游客的青睐。
16、第七,民间知识源远流长。高淳是江南鱼米之乡,反映物候天象、农林牧渔以及传统医 *** 等方面。这些民间知识至今对生产生活还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传统医 *** --梁氏骨科疗法,在苏、浙、皖地区有很大影响。
17、鉴于高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东南大学陶思炎教授等有关专家认为,高淳是江苏省民间民俗文化的"富矿区"。
18、2008年,我县东坝大马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县已有13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个非遗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省名列前茅。
19、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DNA,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非遗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旅游业,为打造文化灵秀高淳而奋斗!
四、龙灯之乡的是哪个县
龙灯之乡是指重庆铜梁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部,西南靠大足区,东北连合川区,南接永川区,西北邻潼南区,东南毗邻璧山区,是铜梁龙灯的发祥地。铜梁每年都会有龙灯的表演,到了晚上一群人举着龙灯在耍,场面震撼。龙是中华民族的神物,而铜梁则是久负盛名的“龙灯之乡”,早在公元600年前后的唐代,铜梁就有“耍龙灯”的民俗活动。从清 *** 始,川渝地区便有“大足朝佛,铜梁观灯,合川看春”的民间俗语流传。铜梁龙灯、龙舞不仅在民间流行,还在国内外重大的比赛中稳夺金牌,同时也被纳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