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纳言(大纳言和权大纳言) - 下厨房 -

大纳言(大纳言和权大纳言)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下厨房 7

大家好,关于大纳言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大纳言和权大纳言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大纳言的历史
  2. 大纳言官位历史
  3. 大纳言这个官职起源何处

一、大纳言的历史

1、根据《 *** 令》规定,大纳言定额为四名。到藤原氏当权时,这样的人数已不够安 *** 心腹,于是扩充了名额,另再设置权官(“权”字有临时之意)。主要的权官有权大纳言和权中纳言,于是大纳言到了镰仓幕府成立之时,已经增加到了八至十名之多。

2、进入战国时代,大纳言已不纯为公卿的专属了,执刀枪比拳脚的武将也能册封为大纳言,在庙堂和公卿并列,历史上著名的大纳言有安土桃山时代的丰臣秀长(世称「大和大纳言」)及前田利家(世称「加贺大纳言」)。到了江户时代,全国三百藩中,只有“御三家”的尾张家和纪伊家能够世袭大纳言的官位。到了明治时代初仍然保留,但到了明治四年(1871)被废除。

二、大纳言官位历史

1、在古代日本的官制中,大纳言的设置最初依据《 *** 令》规定,定额为四人。然而,随着藤原氏掌权时期权力需求的增长,这个职位逐渐扩展,出现了权官这一临时 *** 质的官职,其中最重要的是权大纳言和权中纳言。到了镰仓幕府时期,大纳言的名额增加到了八至十个。

2、进入战国时代,大纳言的 *** 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公卿的专属,武士阶层也能获得这一封号。历史上的丰臣秀长(别称「大和大纳言」)和前田利家(别称「加贺大纳言」)在安土桃山时期就以武将身份担任大纳言,与庙堂中的公卿平起平坐。江户时代,全国三百个藩中,只有御三家的尾张和纪伊家能够世袭大纳言,显示出这一职位的特殊地位。

3、然而,到了明治初期,尽管大纳言依然存在,但在明治四年(1871年),这一官位被正式废除,标志着日本古代官制的重大变革。这一历史变迁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的演变过程。

4、律令 *** 下朝廷的官位名,正三位大纳言(令制官、太政官)(だいなごん Dai-Nagon)

三、大纳言这个官职起源何处

1、分类:文化/艺术>>历史话题

2、中国以前有没有大纳言的官职?就听说过日本有~

3、日本在七世纪的天智 *** 时代,为了建立像唐代那样以皇帝( *** )为中心的 *** 集权国家,开始导入唐代的律令,制定了《近江令》(668年);一直到701年完成《 *** 律令》,日本成为律令国家。由《 *** 律令》和之后的《养老令》(718年)确立了官位制,并且大致上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直到明治维新才有非常大幅的 *** ;甚至有些律令制行政机关和官职名称现今仍在使用,像「大藏省」、「长官」、「次官」等。

4、律令制的 *** 官制基本上是「二官八省」(详细地说的话,还有一台五卫府)的体制。 *** 之下有二官是「神只官」和「太政官」,神只官管的是**的祭祀,真正的 *** 中枢是在太政官,其下置八省(部会)负责行政工作。太政官是治理国政的更高机关,相当于现代的内阁,是由太政大臣(位阶是正.从一位)、左大臣(正.从二位)、右大臣(正.从二位)和大纳言(正三位)组成的合议体制议政官组织,再加上负责太政官一般事务和秘书工作的少纳言(从五位下)、外记;其中前三者也称三公,大纳言则是辅助大臣的工作、和大臣一起审议政务,还有把政务上奏 *** ,以及把 *** 敕令向下宣达,但是大纳言并不是言官,职务上并不负责上谏 *** 。说只有大纳言才可以谏言,可见是该广告的工作人员从字面上自己去望文生义的曲解。

5、为了后面方便解释,在这里先补充说明一下:在律令官制实行之后,为了补足 *** 上的不完备,后来陆续又增加了一些官职,称为「令外官」;像摄政、关白、内大臣,以及大纳言之下又增加了中纳言、参议的职位,还有原本因征讨虾夷而设置的征夷大将军等等都是。再者**对于每个官职都有规定名额,超过定额而任命的官职,称为「权官」,也就是定员之外的官人,像权大纳言、权中纳言等。律令官制将官职对应的位阶分为30阶,四、五位的官人称为「通贵」,三位以上的官人称为「贵」,五位以上的官人通称「贵族」。从五位下以上和六位的***才可以上清凉殿议事,所以也称为「殿上人」,在这之下的被称为「地下人」。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纳言、中纳言和参议等(或说从三位)以上的 *** ,在平安时代(794-11 *** )开始称为「公卿」。

6、律令官职的阶级体制原本是设计来让有能力者可以逐渐出人头地、发挥能力的,可是律令官制一实施就被几个有力家族给垄断了,「荫位制」的特权让 *** 的子孙可以直接任官。加上藤原氏家族采行「外戚战略」,将女儿大量嫁入皇室,外孙成为 *** 时,外公当然就可以大权在握,同时藤原家族也努力地斗垮其他家族势力(甚至连自家 *** 斗争得很凶),如应天门事件的伴氏、纪氏,以及著名菅原道真左迁事件;在平安时代中期起有连续171年是藤原氏外戚 *** 所 *** ,最夸张的时候藤原氏包办了八成的公卿名额。在**工作的高级官员也称为「公家」,平安时代末期已经演变到只有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四姓的门第才有当公卿的资格(后来又增加了菅原氏、安倍氏、贺茂氏的嫡系被认可),甚至摄政、关白只能由藤原氏的五摄家(可以担任摄政职位的五个藤原氏分支门第)担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日本人从古时候就非常重视血统、门第;相对于公家,平安时代末期兴起的武士阶级称为「武家」。

7、武士其实和武官是不一样的。在律令制原则上土地为国有,禁止私有土地,可是实际上却滞碍难行,渐渐出现了私人拥有的庄园,地主通常是分封到乡下地方的贵族末裔或是农民的头头;为了保护私有地,这些地主纷纷武装自卫,成为新阶级--「武士」。并且为了获得拥有土地的正当 *** ,他们必须奉承 *** 的掌权者,可见原本其地位并不高。武士在平安末期登场,源赖朝在十二世纪末开创了镰仓幕府,接在平安时代之后登场的是长达将近七百年的武家 *** *** (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但是在战国时代末期之前,武家的官位上比起公家来说大致上还是低很多,可以被赐予殿上人官位的是少之又少;像带领镰仓幕府对抗蒙古大军来袭的北条时宗在世时,也才只有正五位下的官位。

8、不知道大家是看太多日本战国时代的大河剧,还是玩太多电视游乐器的日本历史游戏,居然一些日本古时候的事都可以扯成战国时代。日本的战国时代的起算时间一般是以「应仁、文明之乱」结束的1477年开始,也有以发生明应 *** 的1493年起算的说法;而战国时代结束的时间,则是到1573年织田信长放逐第15代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昭、消灭室町幕府为止,也有说是到织田信长陪伴足利义昭上洛的1568年为止。不管是哪一种算法,战国时代都不过将近一个世纪而已;大纳言这个官位存在了一千多年,大纳言很明显的不是战国时代才有的官名。

9、广告中说大纳言「可以勇敢谏言,而不必担心破肚皮。」意指大纳言有特权,可以犯死罪而不用 *** 。我查了好几个地方,包括大纳言小豆的原始产地兵库县丹波市春日町种植春日大纳言小豆的农家的网站,甚至是日本的食物语源辞典,大致的说法都是:「宽永二年(1625)起春日町的红豆就被用来进贡给幕府,幕府对于这种有很多特色的红豆很欣赏;由于大纳言即使在殿中拔刀也用不着 *** *** ,所以煮了也不会肚子裂开的这种红豆就被赋予了「大纳言小豆」的称号。」由此可见广告和当地的说法不太一样。但是如前所述,大纳言是公卿贵族,上殿穿着的是正式服装「束带」,手上会拿着笏,但是不佩 *** ;既然没有佩带 *** ,要如何殿中拔刀?

10、再者 *** 本来就不是适用于公卿贵族的刑罚。律令制之中正式的刑罚是从唐律翻版而来,共有「五罪」:笞、杖、徒、流、死;其中死罪有「绞首刑」和「 *** 刑」两种。**官员就算是要被判 *** ,最多也就是 *** ,是不用自己拿刀割自己肚皮的,更何况公卿还享有减轻罪刑的特权呢。像平安时代著名应天门之变事件,据说是首谋的大纳言伴善男,就是死罪减一等而改判远流罪(流放到偏远地方)。

大纳言(大纳言和权大纳言)-第1张图片-

11、对于其他国家的人而言, *** 应该是日本人最出名的 *** 方式吧。从可以找到的历史记录来看,平安时代末期的源为朝是日本之一个 *** 的人(死于1177年)。渐渐地, *** 成为崇尚武勇的武士阶级所采行的 *** 方式。接在平安时代之后登场的长达将近七百年的武家 *** *** , *** 也伴随著流传下来。1333年镰仓被 *** 镰仓幕府的新田义贞 *** 攻破时,北条高时和族人、家臣数百人一起 *** 自尽,可见当时 *** 已成为武士普遍采行的 *** 方式,并不是战国时代才有的风气。武士会 *** *** 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不过大致可以分为自发 *** 的 *** 和刑罚 *** 的 *** 两种:自发 *** 的主要是因为打败仗或为君主殉死,还有就是自己承担起责任,不希望牵连到他人;刑罚 *** 的 *** 要到江户时代时期才正式变成武士的两种 *** 之一。

12、不过倒也不是说有公卿官位的人就不会 *** 。战国时代之后接着是安土桃山时代,由于丰臣秀吉以 *** 了日本,所以他为自己和一些大名诸侯也争取到了公家的官职。他为了当上关白,厚著脸皮叫关白近卫前久收他当养子(因为要是五摄家的子弟才能当关白);后来他把关白官职让给外甥兼养子的丰臣秀次,可是有关白官职的丰臣秀次最后是被丰臣秀吉下令 *** 自尽的,毕竟秀次是武家出身的,但这不是常法。另外秀吉的弟弟丰臣秀长、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也都封过权大纳言的高位,但是请注意都是「权」大纳言,而且他们也并不是就此真的在 *** **中议事,可说是名誉官职而已。

13、再接着到了江户幕府时代更明确地区分了公家官职和武家官职,比如说有公家的大纳言和武家的大纳言之分别;视大名的等级会有相对应的武家官职,江户幕府以此做为维持幕藩体制秩序的 *** 之一。武家的大纳言参与政事的地方是在江户,三位以上的大名的正式官服是「直垂」,会配着短刀,这才有可能「殿上拔刀」;不过江户时代武家的大纳言是不是真的可以殿上拔刀不用 *** ,由于我找不到资料不敢断言,可能要请有研究的人指教了。

14、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大纳言小豆之外,其实还有「中纳言小豆」和「少纳言小豆(或称「小纳言小豆」)」呢。所以这三种名称的红豆很可能只是因为颗粒大小的分别而取的响亮名称吧?我个人觉得这个可能 *** 更大。

关于大纳言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纳言 言和 权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