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的成语,形容麻木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54

其实麻木的成语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形容麻木的成语,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麻木的成语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关于“麻木”的成语有哪些
  2. 麻的成语有哪些
  3. 形容人麻木的成语
  4. 形容内心已经麻木的成语
  5. 麻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6. 麻木不仁的意思麻木不仁的解释麻木不仁接龙

一、关于“麻木”的成语有哪些

1、呆若木鸡 2、无可奈何 3、力不从心 4、麻木不仁 5、望洋兴叹

[释义]: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 *** 的样子。

[造句]: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麻木的成语,形容麻木的成语-第1张图片-

[释义]: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造句]:大哥同杨太守来拿我,实是一毫不知,既被他连累,也无可奈何了。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 *** 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3、力不从心 lì bù cóng xīn

[释义]: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造句]:按我的 *** 思想水平、斗争阅历和知识能力,担当编选 *** *** 诗词的工作确是力不从心。

[出处]:《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力不从心的故事。

二、麻的成语有哪些

麻木不仁、 *** 大意、心劳意麻、眼麻心钝。

*释义*:原意是肢体因长时间受 *** 而失去知觉,现用来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释义*:意思是指粗心大意,做事疏忽,容易忽视事物的危险 *** 质或潜在的问题。常用来警告人们不要因过于自信或过分放松警惕而导致失误。

*释义*:意指心理和身体上的疲劳,导致心情变得麻木。常用来描述人经过长时间的精神或身体劳累后,情感变得迟钝或冷漠的状态。

*释义*:表示眼神呆滞、心思迟钝,通常用来形容人由于某些重大打击或强烈 *** 导致的精神萎靡状态。有时也用来描述人疲惫不堪的精神状态。

三、形容人麻木的成语

1、发聋振聩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 *** 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2、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3、发蒙振聩声音很大,连耳聋的 *** 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4、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5、警愦觉聋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6、出处: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7、麻木不仁不仁:没有感觉。肢体 *** ,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8、出处: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 *** 不痛。”

9、启瞶振聋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10、习以为常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11、出处:《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12、出处: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13、出处: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不如目今权依了他们处法,诈痴佯呆,住了官司,且保全了父骨,别图再报。”

14、诈哑佯聋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15、出处:《群音类选·官腔类·双忠记·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

16、昭聋发聩使耳聋的 *** 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 *** 会清醒过来。

17、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 *** 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18、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19、知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20、出处:《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1、织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22、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3、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四、形容内心已经麻木的成语

形容内心已经麻木的成语有心如死灰、心如止水、心如坚石、心灰意冷。

当人们形容内心已经麻木时,通常指的是情感上的 *** 或冷漠状态。这表示一个人对周围的情感 *** 或内在的情感体验缺乏敏感度或反应。内心麻木可能暗示一个人经历了情感创伤、长期的压力或其他激烈的情绪体验,导致情感抑制或对情绪关闭。

这种感受可以表现为对喜怒哀乐缺乏回应,失去对生活中的活动和人际关系的兴趣,或者感觉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内心麻木可能导致社交隔离、心理健康问题和与他人的情感疏离。

内心麻木是一个复杂而个体化的体验,对每个人来说意义可能不同。如果您正面临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与亲密的人进行交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帮助,以便逐渐重新连接和重新感受内心的情感世界。

1、我的内心已经如同枯木一般麻木不仁。

2、多年的挫折和失望使我的内心逐渐变得麻木,再也无法感受到真实的喜怒哀乐。

3、内心麻木的我看着身边的人忙忙碌碌,感觉自己与这个世界已经疏离了。

4、内心的冷漠让我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了兴趣和共鸣,呼之不应唤之不来。

5、不断的伤害和失望让我的内心彻底麻木,仿佛已经失去了情感的灵魂。

6、那种深深的无助感让我内心变得麻木冷漠,我甚至不再相信世界上还有真正的温暖和关爱。

7、我的内心已如冰山般冷漠,对任何 *** 和感动都无动于衷。

8、太多的失望和痛苦让我的内心变得麻木,走在人群中仿佛是个孤独的旁观者。

9、内心麻木的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10、漫长的挣扎和痛苦使我的内心逐渐迷失,变得麻木而迟钝。

五、麻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麻什么不什么的成语是麻木不仁。

麻木不仁形容人对外部的事物没有感觉,漠不关心。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 *** 且感觉不到痛苦,源于古代中医用语,原指肢体麻木,不能感知疼痛。后来,它被引申为形容人的情感、思想、反应等方面的麻木和迟钝。

麻木不仁的人可能因为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大、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等原因,对外界的事物变得漠不关心,没有反应。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感到迟钝或者无动于衷,甚至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变得麻木不仁。

这个成语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情感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现象或者文化状态。例如,我们可以说某个社会群体或者文化群体对某些问题变得麻木不仁,或者某个 *** 体制对人民的疾苦麻木不仁。

1、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人们对思想和文化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只追求物质上的利益。

2、面对社会的不公,他选择了沉默和逃避,这种行为无疑是麻木不仁。

3、那个罪犯对受害者的痛苦无动于衷,他的行为简直是麻木不仁。

4、你不能对那个女孩的眼泪无动于衷,你的麻木不仁会让她更加痛苦。

5、他对周围的人和事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仿佛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兴趣。

6、她的麻木不仁让她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她却毫无察觉。

7、他的父母对他的困境视而不见,他们的麻木不仁让他心寒。

8、他的麻木不仁让他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无法悔过。

9、那个国家的人民对 *** 的麻木不仁,导致了 *** 的 *** 和社会的混乱。

10、她的身体疼痛,但医生对她视而不见,这种麻木不仁让她心碎。

六、麻木不仁的意思麻木不仁的解释麻木不仁接龙

1、成语解释: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 *** 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2、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 *** 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3、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4、成语正音:仁,不能读作“yén”。

关于麻木的成语和形容麻木的成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成语 麻木 形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